本文章出自:小智的電.癮.強迫症 - http://www.wretch.cc/blog/kkaicd1/14292080
曾經,我在2009年時擔任過金穗獎的部落格達人評審;兩年過後,我又再度接下了相同的評審工作。然而一開始,其實我是有些抗拒的…
與其說是抗拒,不如說是憂心。憂心的是,難道在這兩年之中,找不到比我更優秀,觀點跟文筆比我還要更好的部落客嗎?這怎麼可能?又或是我之前已經擔任過評審職務,這次又再度接任,也難免憂心落人口實。林林總總複雜情緒襲上心頭,以至於面對主辦單位的盛情邀約,我一開始給對方的回應卻是:「請先去找其他更優秀的部落客吧?如果找不到再跟我說!」沒想到數日過後,邀約依舊重新來訪,這回也就不好意思再度婉拒對方盛情,於是硬著頭皮接下評審重擔。
評審是一種身份,說穿了,骨子裡還是淌著熱愛電影的血液。我一直都不覺得自己的文章寫得有多好,觀點有多精采,某些文章發表出去,回收的也是一些對文字內容的負面批評。不過有批評很好,代表文章還有許多改進的空間;然而最怕的是,每當一篇文章發表出去,竟然無人聞問,連個回應也吝嗇給予,其實對撰文者來說都是最大的傷害。寫文章,或多或少還是希望能夠引起讀者的一些共鳴啊!
然而,另一個憂心之處,則在於近期社群網站大量崛起,噗浪、臉書使用者眾,幾乎人人都各有帳號,每天掛在那邊追蹤好友與粉絲團最新資訊。當然也讓越來越多網友,透過社群媒體來發表文字觀點,於是,這也成為了一種隱憂。以噗浪作為例子,每則噗文最多限制在一百四十字以內,久而久之,說好聽一點是可以訓練「言簡意賅」的功力,然而另一方面,卻更侷限了文字的舒展空間。我從這段時期觀察到的現象,就是玩社群網站的人暴增了,但是持續經營部落格,努力撰寫好文章的人卻慢慢變少了。或許,這是一種新型態媒體的轉變,然而不可否認,卻也是部落格生態逐漸消逝的隱憂,值得好好深思。
唉呀!話題似乎扯遠了,還是趕緊將焦點拉回金穗獎的部份吧!既然這回再度擔任評審,或許還是要攬起一份「權威」的原罪,依舊還是要對這群影像工作者們,與其精采的作品負起最大責任,細心品評,進而打下心中分數,絕不能做出違心之論。尚還記得兩年前接下評審重擔,是抱持著「學習」的心態,從影片、導演,甚或其他部落格達人評審身上學到自己所缺乏的事物。這次擔任評審,依舊還是在「學習」,但已經開始要試著從「學習」轉變成為「實踐」,將這兩年所汲取到的養分給充分發揮,不辜負自己之前的學習,畢竟我依舊認為自己還是嫩咖一枚。
接下來會有一系列金穗獎專文,請容我以影片的競賽類別來作區分,分為劇情、動畫、實驗、紀錄、學生作品五類來作書寫。對於五十部入圍作品,評審標準則會著重以下幾點:第一是劇情原創性夠不夠高、第二是敘事手法是否流暢、第三是畫面展現是否獨特、第四是演員演技是否精湛、第五則是導演敢不敢去觸碰一些敏感議題。特別是第五點,我一直認為金穗獎獎勵的作品,都應該是活靈活現,勇於去突破既定現象與框架,如果遇到一部有「Guts」的作品,我勢必會大力讚賞。
面對厚厚一疊的五十部金穗短片,從劇情類影片開始,啟程開始發表我的意見。
留言列表